專題信息
【基礎知識】什么是風險?該如何應對?
2022-12-30
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每個人都聽說過風險,那么到底什么是風險?風險又是由哪幾個要素組成的呢?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應對風險呢?
一、風險的定義
風險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風險是指生產目的與勞動成果之間的不確定性,這說明風險產生的結果可能帶來損失、獲利或是無損失也無獲利;狹義的風險則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說明風險只能表現出損失,沒有從風險中獲利的可能性。以下提及的風險均為狹義的風險。
二、風險的基本要素
風險的基本要素由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構成。
(一)風險因素
風險因素是引起或者增加風險事故發生的機會或擴大損失程度的原因和條件,如:超速行駛是導致車禍的原因之一,熬夜是導致患癌的重要因素等。
(二)風險事故
風險事故是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的偶發事件,即風險只有通過風險事故的發生,才能帶來損失,如:超速行駛釀成車禍,車禍便是風險事故。除此之外,某一事件在一定條件下是風險因素,在另一條件下則為風險事故,如:打雷使司機受到驚嚇,發生了車禍,打雷是風險因素,車禍是風險事故;若打雷劈中行人,造成人員傷亡,則打雷是風險事故。
(三)損失
在風險管理中,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預期的和非計劃的經濟價值的減少,因此譬如折舊、饋贈等均不屬于損失。另外,在保險實務中,損失可以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前者如:火災、車禍等;后者如:收入損失、額外費用損失等。
三、如何應對風險
既然狹義的風險只可能帶來損失,那么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應對呢?以下是四種生活中常見的風險管理方法。
(一)風險避免
風險避免是指放棄某項活動以達到回避因從事該項活動可能導致風險損失的目的和行為,如:不飲酒而讓自己不酒駕等。
(二)風險預防
風險預防是指在風險發生前采取一些行為來消除或減少可能引發損失的各種風險因素,如:飲酒后叫代駕而讓自己不酒駕等。
(三)風險自留
風險自留是指由自身承擔全部損失的風險管理方法,一般適用于損失頻率或損失程度低的風險,如:當一塊橡皮丟失了,人們往往會在一番尋找無果后再買一塊新的,而不是一直尋找。
(四)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是指為避免自身承擔全部損失而有意識地將風險損失轉移給另一單位的風險管理方法,如:購買保險,從而將自身的某些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